全新工業4.015crmog合金無縫鋼管定位上游核心設備供應商
全新工業4.015crmog合金無縫鋼管定位上游核心設備供應商
- 所屬:15CrMoG合金管行情
- 時間:2017-06-11 21:49:53
- 來源:
- 作者:
- 瀏覽:2907
全新工業4.0 15crmog合金無縫鋼管定位上游核心設備供應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中德總理年度會晤。李克強說,中方愿將“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等發展戰略更好對接,深化制造業、能源、航空、創新、中小企業等合作。希望德方為中國自主研發制造的大飛機C919取得歐盟適航認證提供支持。中國制造2025攜手德國“工業4.0促成大量中德制造業企業成功聯姻。未來中德兩國企業在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領域還有很大合作空間。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6年中國對德投資29.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8%存量88.27億美元。同一年,德國對華新增投資項目392個,投資逾27億美元,累計投資項目9394個,投資存量281.8億美元。舉一些例子,比如近年來,華為與思愛普公司合作提供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寶鋼與西門子聯合探索鋼鐵行業的工業4.0海爾與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所合作打造天津合金管智能化互聯工廠,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一大批中德制造業企業成功對接,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層次不斷升級。這里面分為10個相關子行業:射頻識別(FRID傳感器、機器視覺、智能機床、云計算、3D打印、高端機器人(300024工業以太網、系統集成、工業自動化。建議重點配置質地較好的龍頭公司,充分回調后分批買入,戰略性配置一、寶鋼技術:工業4.0新龍頭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智能變頻控制器即工業4.0題材,新能源汽車控制器,并拓展機器人、工業互聯網業務。從先進制造向工業4.0演進過程中,OFweek工控網訊 5月31日下午。寶鋼依托自身研發、制造優勢,定位上游核心設備供應商。
寶鋼15crmog合金無縫鋼管技術的核心競爭力在于 1機器人方面 工業視覺、傳感、編碼、伺服、電機、過程方案 2新能源方面 電動大巴與低速車控制器、電子設備 3工程傳動方面 大傳動進攻歐美品牌、通用伺服+變頻器替代日系產品 4物聯網方面 電梯物聯網技術領域,公司的專業細分競爭優勢所在公司已經在工業4.0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三個關鍵環節踩下堅實的腳印,機器人關鍵器件、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三個環節有望實現重大突破!若市場風格轉換,經濟回暖時候,寶鋼有望成為工業4.0行業啟動的龍頭公司!二、15crmog合金無縫鋼管:老工業龍頭的新轉變 15crmog合金無縫鋼管是工業4.0戰略探索和實踐的先行者,老工業龍頭的新轉變。1用戶端,海爾U+平臺提供交互,用戶可以定制個性智慧(家電)生活產品,這也正是傳統制造業向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生產智能化升級。這說明,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對接,相互學習和相互借鑒的過程,也是互惠互利的合作。中國版工業4.0核心是工業化+信息化。工業互聯網是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互聯網+最早實現的行業之一。據工信部估算,未來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至少可帶來三萬億美元左右GDP增量。工業4.0一個全新的時代,預計需要30年以上發展延伸,按工信部部長所說:德國是從工業3.0串聯到工業4.0中國則是2.03.0一起并聯到4.0據統計中國企業整體處在2.0階段,大企業處在3.0以上,所以4.0一個比較長遠的圖景,需要走很長時間。以腳踏實地的心態,根據實際情況,一步步推進。未來的工業4.0時代,軟件將定義一切,軟件定義機器。所有的工廠都是軟件企業,都是數據企業。但中國很缺少強大的工業軟件公司以及機器人公司。所以這一輪產業革命德國和美國將占據主導權,第一陣營,中國和日本是第二陣營。中國是概念盛行的環境,需要理清的國工業4.0互聯網+一個組成部分,互聯網+制造”德國版的工業4.0也就是中國制造2025中國政府推出相對應的工業4.0就是中國制造2025美國政府推出的工業互聯網,德美中在本質內容是一致,就是智能制造。從中國在移動互聯網和第三產業的起跑上可以看到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遠遠勝于硅谷,未來很有彎道超車的機會。工業4.0風口,投資要在熟悉的產業進行垂直投資。工業4.0核心是智能制造。對我中國的整個產業影響巨大。中國作為制造大國,所以工業4.0不僅僅影響經濟,也影響整個中國未來的發展。1首先影響就業,制造領域里,就業人員達8000萬以上。2其次影響經濟出口,因為低端出口是現在主流模式。3第三會影響軍事國防,高科技是未來軍工行業的主要競爭。所以說工業4.0將會影響到所有的產品生產、制造、流程、供應鏈,正在顛覆傳統工業的整個生產模式。新一輪全球工業革命,各國都在構建自己的智能制造產業體系,體系背后是技術體系、標準體系、產業體系,智能制造產業生態系統的主導權。各國新一輪工業革命的競爭,未來全球新工業革命標準之爭。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利好分析我都知道工業4.0受益的行業包括:互聯、集成、智能生產、數據處理、產品創新。工業是國經濟的中堅支撐力量,但是傳統增長模式已經走不通,創新轉型、提質增效已刻不容緩,因此,中國工業4.0智能化改造是中國制造業升級的必由之路。而李克強總理倡導效仿德國模式,推出的中國版工業4.0模式,主要體現在十三五期間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里面。作為頂層設計,中國制造2025規劃重點實施領域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藥與生物制造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中國制造2025作為中國工業4.0國家戰略,一個持續10年,面向未來的計劃。工業4.0以智能制造為主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意在轉型和升級。工業4.0主題投資也將始終貫穿其中,一批千億市值的公司將在此誕生。因為從歷史上看,每一次工業革命都誕生過千億市值的公司 工業1.0以1780年瓦特改良型蒸汽機投入使用為標志,歷時約100年;工業2.0以1880年電動機的使用為標志,工業2.0歷時近90年;工業3.0以1969年第一個可編程控制器(PLC使用為標志,已歷時45年,還將繼續10-20年;工業4.0以智能制造為標志,變革實際上剛剛開始,率先提出工業4.0德國要成功實現也至少需要15-20年時間,因此中國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本文鏈接地址:http://www.yorop.com/article/show/3094.html